日前,中央民族大學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通識教育系列思政課程通過人民號、央視頻、學堂在線、B站、抖音、微信視頻號全網上線。
中央民族大學是唯一進入國家“雙一流”建設的民族高校。近年來,學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構建了思政鑄魂、文化育人和實踐育人有機結合,知識傳授、能力培養(yǎng)、素質養(yǎng)成、多元交融“四位一體”的一流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。此次上線的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通識教育系列思政課程,是學校面向校內外、各專業(yè)、各民族學生的通識課程,也是學校在“網絡平臺+移動終端+人文素養(yǎng)+思政課程”的有益探索。
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通識教育系列思政課程分為“中華民族疆域”“中華民族歷史”“中華民族文化”和“中華民族精神”四個部分。其中,“中華民族精神”課程模塊,分三大板塊12個章節(jié),系統闡明中華民族精神在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(fā)展中孕育而成,既是中國人民特質、稟賦和獨特的歷史文化基因鑄就,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、建設、改革的偉大歷程中培育、繼承和發(fā)展而來。
“中華民族歷史”6章12講。以歷史時段為軸,概要梳理“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”從產生、發(fā)展到成型的基本過程。深入分析中華各民族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交融、交往呈現的形式及其特點,將“中華民族主體民族的形成”“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(fā)展的歷程”等重要學術論題,以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融入到課程的講授之中,讓各族學生在共同的歷史記憶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從歷史的必然性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。
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張京澤表示,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大時代命題,是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和新使命新任務。新時代貫徹落實好這一新使命新任務,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,更需要民族教育主動擔當。
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郭廣生表示,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,強化各民族師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感、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、對中華文化的榮譽感,培養(yǎng)一大批政治堅定、素質過硬的各民族優(yōu)秀人才,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,既是黨和國家對民族院校辦學的深切期待和重要要求,也是民族院校肩負的特殊辦學使命和重要人才培養(yǎng)任務。學校將牢牢把握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這一主線,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,助力國家培養(yǎng)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,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、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。
(信息來源:中國教育新聞網)